9月18日,華南旗艦環保展——第四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覽館開幕。此次參展的VOCs企業占所有參展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一。這也正是國內VOCs市場火熱的鮮明印證。
事實上,當下國內的VOCs產業鏈條已經覆蓋了技術研發銷售、設備的生產加工、揮發性有機物的監測,以及VOCs培訓、運維、催化劑等相關產品服務。涉及這些領域的企業不僅有紫科環保等國內公司,還包括很多國外公司。
從市場的火熱程度來看,中國的VOCs產業正被企業寄予厚望。但更多的企業表示,VOCs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道路曲折。
在第四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上,廣州紫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科環保”)董事會秘書李木子表示,整個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面臨很多問題,后續市場的整合不可避免。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更多企業依舊寄希望于這個市場的潛力,“痛并堅持”著。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企業做大做強,有的企業艱難前行,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

紫科環保董事會秘書 李木子
千億市場規模分化大
2011年,我國VOCs治理企業數量數量只有不到150家,2014年時增長到250余家,到2015年全國從事VOCs治理相關的企業不低于800家,目前據不完全統計企業數量已經遠超于1000家。
企業數量暴增背后是千億的市場規模。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政策的強大壓力下,“十三五”期間VOCs治理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讓一些企業加快了新三板和上市的步伐,也讓很多新進入的企業躍躍欲試。
今年各個地方陸續發布的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防治方案,2018年VOCs治理指明了方向。對此,紫科環保董事會秘書李木子表示, 各地的VOCs治理工作進入快車道,對VOCs治理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就是環保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VOCs治理市場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挑戰就是VOCs治理市場到了真正靠實力說話的階段。
VOCs種類多,排放行業多,排放源分散,治理技術復雜。因此導致目前VOCs治理企業整體處于小而散的狀態。整體而言,VOCs治理行業競爭主體數量有限且水平參差不齊,集中度特別分散,行業整體市場化程度不高。VOCs具有種類繁多、排放行業多、排放源分散以及治理技術復雜等特點,而單個VOCs的治理工程規模小、產值低。
目前國內VOCs市場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企業多數規模較小,。根據調查統計,大部分企業的年產值在幾百萬至5000萬元之間。
VOCs治理行業快速發展,相關類公司數量數量不斷增多,從企業規模看,目前企業規模均不算太大,具有良好的并購基礎。
2015年,VOCs領域的并購市場才開始成規模地被幾家大的環境監測企業激活。在VOCs治理行業的機遇開始集中顯現后,VOCs治理企業標的成為了新的爭搶對象。2016年起,7家與VOCs處理相關的企業被收購。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7個VOCs領域的并購案發生。隨著市場發展日益成熟和規范,企業間的洗牌將在所難免。
誠如李木子所言,未來VOCs市場既需要技術又需要資金,真正有技術有資金的VOCs治理企業將強者恒強,同時也會淘汰一大批技術實力弱,資金實力不夠的中小企業。作為一家專業的大氣污染治理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紫科環保將順勢做大做強。

技術是核心競爭力
VOCs的成分非常復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是指在常溫下,沸點50℃~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VOCs按其化學結構,可以進一步分為:烷類、芳烴類、酯類、醛類等,目前已鑒定出的有300多種,給現有的廢氣處理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針對高濃度的有機廢氣,傳統的治理技術,包括活性炭吸附技術、噴淋技術、RTO和RCO技術依然是目前VOCs治理的主流技術,針對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氣,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光催化技術在VOCs及除臭領域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隨著市場的快速發展,一些環保公司為了迎合市場快速迫切的項目需求,急于求成,不考慮被處理廢氣的具體成分、濃度,甚至有些環保公司將某些技術宣傳為萬能技術,稱其可應用于所有廢氣處理。
李木子表示,每種技術工藝都有適用的范圍,都有它的優劣,環保治理技術原本就是一種綜合技術,從來沒有哪一種技術能“包治百病“。紫科環保的治理技術是核心技術加組合工藝,不論是哪種技術及工藝,紫科都是”一企一策“,針對不同的工況對癥下藥,采用核心技術及多種工藝相結合,最終是將廢氣及惡臭一并治理,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紫科環保是將有機廢氣、VOCs處理與惡臭治理結合的企業之一。紫科環保成功將先進技術應用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餐廚垃圾除臭項目,并在2012年廣州亞運會期間為工業企業提供有機廢氣及惡臭氣體環保解決方案,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
紫科環保一直認為從來沒有哪一種技術能打天下,核心技術加組合工藝是紫科的技術基礎,紫科的廢氣治理技術不僅只是VOCs處理,而且要同時進行惡臭治理,只有VOCs處理與惡臭治理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李木子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企業只有擁有了自已的核心技術,擁有了優秀穩定的人才隊伍,才算真正擁有了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紫科環保與廣東工業大學聯合投資籌建了“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研發實驗室”,并牽頭成立“廣州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技術創新聯盟”,公司共擁有三十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為紫科環保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市場急速擴張的過程中,環保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各企業間展開劇烈的競爭,低價成為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但即便如此,VOCs市場的大蛋糕依舊吸引著環保企業。
隨著政策法規的不斷出臺,VOCs治理市場會越來越規范,未來市場的發展拼的是技術、服務和資本,而不是不管治理效果的低價競爭。我期待VOCs治理市場逐步進入以技術和服務為基礎,以治理效果為最終目標的良性發展軌道上來。李木子最后表示。